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公司專設企業研究院,負責技術研發和創新工作,該研究院被授予“浙江省企業研究院”稱號,擁有情報研究、合成技術研究、劑型研發、應用技術研究、產品登記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較為完善的技術管理與研發體系;公司建有現代化的科研檢測樓,裝備現代的合成和劑型實驗室、中控和中心化驗室及多功能中試車間。在完善創新研發體系建設中,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以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的產學研合作模式,與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建立了堅實的校企合作關系,擁有浙工大-新農農藥研發中心、浙江省綠色農藥清潔生產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以及浙大新農劑型研發實驗室,形成了企業強有力的技術保障與創新源泉;與拜耳、巴斯夫等多家跨國公司進行緊密合作,加快農藥制劑新產品的開發;并與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建了高科技環保企業――江蘇南大環??萍加邢薰?。公司現已獲準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
公司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浙江省專利示范企業、浙江省創新型示范企業和浙江省產學研合作示范企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確保對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大力發展高效、廣譜、低毒、低殘留的新型農藥和具有高技術含量的各類醫藥、染料、農藥中間體系列產品。公司主要產品的生產技術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先后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三項、“中石化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三項等榮譽。2016年12月,公司所申請的“噻二唑類金屬絡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專利號ZL00132119.6)專利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授予第十八屆“中國專利金獎”。目前,公司作為專利權人的發明專利數量達14項。
公司不斷完善科技人員創新激勵機制,實施了一系列獎勵和激勵措施:研發人員實行年薪制;研究院內部實行課題負責制,對完成課題的小組和主要負責人進行項目獎勵,重大項目成果進行效益分成;提供培訓及外出深造機會;通過可行性分析,對員工合理化建議進行獎勵。隨著新產品研發的不斷突破,技改攻關項目的不斷推進,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行業領先地位顯著提升。
展望未來,公司將在"先強后大,追求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指引下,走得更遠,發展得更快。
公司承擔的國家項目
序號 | 項目名稱 | 管理部門 | 時間安排 | 完成情況 |
1 | 重點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項目名:3000噸/年毒死蜱) | 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 2002.7- | 已完成驗收 |
2 | 國家火炬計劃項目(項目名:年產500噸毒死蜱) | 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 1998.3.11—2003.8.26 | 已完成驗收 |
3 | “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名:新農藥創制研究與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課題名:取代乳油的“三唑磷、毒死蜱水性化制劑產業化開發研究” ) | 科學技術部 | 2004.1—2005.10 | 已完成驗收 |
4 | 列入第一批高毒農藥轉產和替代項目國債投資計劃(項目名:3000噸/年毒死蜱原藥及系列制劑固定資產投資)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2004.12 | 已完成 |
5 | 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年產1000噸高質量3,4一二氯苯胺 | 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 2005.5 | 已完成 |
6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乙基氯化物創新工藝研究及產業化開發 | 國家科技部 | 2006.11-2008.10 | 已完成驗收 |
7 | 國家火炬計劃項目(項目名:取代高毒農藥關鍵中間體-乙基氯化物) | 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 2008.11 | 已完成驗收 |
8 | “十一五”國家863計劃(項目名:毒死蜱清潔生產與廢水低排放技術開發) | 科學技術部 | 2009.1-2012.7 | 已完成驗收 |
9 |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名:綠色生態農藥的研發與產業化,課題名: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品種及中間體的清潔生產關鍵技術開發,子課題名:磺草酮的清潔生產技術) | 科學技術部 | 2011.1-2015.3 | 已完成,準備驗收 |
10 |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名:綠色生態農藥的研發與產業化,課題名:防治流行性病害的農藥創制開發,子課題名:噻唑鋅殺菌劑的創制開發) | 科學技術部 | 2011.1-2015.3 | 已完成,準備驗收 |
11 | 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化示范項目——(N-(3-戊基)-3,4-二甲基苯胺) | 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 2013.9- | 已完成 |